返回顶部

别小瞧植物纹样,古风插画缺了它真不行!(附素材下载)

分类:素材参考 阅读:30444
2017年03月30日 00:00

在古风插画中,植物纹样不仅运用于画面背景上,更是古人服饰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它们历经几千年却依旧没有消亡,可见植物纹样的艺术生命力之强大!本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来领略中国古代常见植物纹样的韵律美,相信对你的古风插画创作会有不少启发!文末附精美纹样图下载!

文/安静的橘子    图/搜集整理自网络

【编前语】

      若问古风插画怎样才算美,想必很多人的问答是画中的人物要够美!但仅仅如此,恐怕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还是有缺憾的,因为人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存在,画中的人物也往往处于某种氛围当中,比如在花前轻嗅,比如倚靠在窗前看外面的景色,比如在庭院的亭子里抚琴……环境的氛围成了反映人物情感的重要方式,也就是文人常说的借物抒情

       古风画师为了在画面中营造一种诗意唯美的感觉,最常借的物就是植物,比如兰花、荷花、牡丹、竹子等具有文人儒雅气质的花草。这些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也具有相应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常用各类香草比喻君子高尚的情操。


 

▲蓝铅笔古风插画老师痕迹大大就常用植物来营造画面氛围

       在古风插画中,这些花草不仅运用于画面背景上,更是古人服饰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其实,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植物纹样在住宅设计、家居装饰品、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的运用仍然非常多。历经几千年却依旧没有消亡,可见植物纹样的艺术生命力之强大!而这些或许也在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多数人拘束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但植物对于我们的意义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成为了我们在城市生活中寻找诗意的唯一来源,和大自然之间孱弱却不舍断掉的连接。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领略下中国古代那些经典植物纹样的艺术之美吧!相信当你被它们的美所折服时,或许更能将这些触动带到插画设计的创作中。

 常见古风植物纹样

        在隋唐之前,植物纹样虽然已经出现,但多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那么,主角是谁呢?就是动物纹样,如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龙凤、仙鹤、兔子、猴子,以及商代经常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典型动物纹样“饕餮”等。这是因为历史发展初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有一种神秘和宗教意味,而动物纹恰好就是当时人们对自然崇拜心理的一种反映。

        汉代是植物纹样的起源期,比较流行的是一种叫茱萸纹的纹样,不过此时植物纹样的时代地位还是远低于动物纹样的。

 【茱萸纹】

        茱萸纹的原型是一种相传原生长于吴国的植物“吴茱萸”。其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兴趣的童鞋不妨去找来一看。古人认为,茱萸能驱邪避灾,因而在重阳节时,常在衣服上佩带这种植物,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穿饰有茱萸纹的衣服。

 

▲植物“吴茱萸”VS刺绣茱萸纹

       其实,看完植物原型和茱萸纹的对比,我们会发现茱萸纹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有一定的造型变化,两者并不是绝对的复刻关系。比如下图(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织物,以四种颜色绣成,花蕾、花瓣及花蒂分别用朱红、棕色绣出,枝叶部分则用深蓝色绣成,枝蔓曲折流畅,花朵突出醒目,非常具有汉代典雅质朴的审美特点。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饰有茱萸纹的汉代织物


 

▲汉代茱萸纹服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大量出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忍冬纹它的出现标志着植物纹样终于不用屈居于动物纹之下,开启了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装饰时代。背后的历史原因既有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所带来的冲击,也有异族文化如佛教等的碰撞融合。

【忍冬纹】

        关于忍冬纹的来源,有人认为它是源自自然界的植物原型——“金银花”,因为这种花越冬而不凋谢,故而有“忍冬”的坚韧品质。不过,多数人觉得这种纹样是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是一种外来纹样。

        忍冬纹是一种由以三裂或四裂的叶片互生于波曲状茎蔓两侧的图案纹饰,一般不以主纹出现,而被用作边饰,应用范围涉及石窟的建筑壁面、陶瓷、织物、墓葬的装饰等各个方面。

▲敦煌石窟斗拱处的单独忍冬纹


▲连续忍冬纹

▲连锁忍冬纹

       忍冬纹,尤其是以波状形式出现的纹样,具有一种韵律与节奏美——中间的主茎粗放有力,富有弹性,而两则的叶片弯卷,似盛开的花,变化丰富,统一在曲线的律动中。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忍冬纹虽然开始往审美的功能性方向发展,还带有一种宗教气息。比如忍冬纹在墓葬中的运用,就是因为古人认为这种纹样意味着生死轮回。

▲石窟中的各种忍冬纹


 

 

▲清乾隆斗彩忍冬纹碗

       唐代是植物纹样的黄金时期,风格也不同于汉魏时的神秘和宗教气息,开始呈现出花形饱满、色彩艳丽的审美特点。总体来说,唐以花卉纹样为主,比较常见的有卷草纹、宝相花纹、团花纹和联珠纹。

【卷草纹】

       唐代的卷草纹从忍冬纹蜕变而来,沿袭了忍冬纹枝蔓连绵的”S”骨骼样式,也因此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区分两者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卷”字,这是卷草纹的典型造型特征——花叶恣意翻转仰合,表现出自由流畅的生动姿态。在以在波状、涡旋状为骨架的卷草中,常穿插着牡丹、葡萄、石榴等有吉祥含义的花朵、果实。

▲初唐时期的卷草纹,初显“卷”的花叶造型特征,形象较为简单

▲盛唐时期的石榴卷草纹,花叶首尾相连,卷叶翻卷如滚浪,气势磅礴

▲中唐时期的藤蔓卷草纹,花叶层叠浓密,茎蔓连续功能弱化

▲晚唐时期的花边卷草纹,花叶端翻卷幅度较大,卷势舒展

       如卷云般连续涌动的卷草纹,是植物形态与云气精神的结合,展现出唐朝盛世之下的时代气魄。由于它滋长延伸、绵延不断,还寄托着人们希望生活茂盛长久的美好愿望。

▲敦煌石窟中的卷草纹

【宝相花纹】

      与中国传统图腾的动物纹样龙凤类似,宝相花在植物纹样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是糅合了莲花、牡丹、菊花等自然界花卉形态后,再做艺术加工而成的图案。宝相花的来源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宝相”即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意味着圣洁、端庄,大量运用于一些石窟装饰艺术中。

▲敦煌石窟中的宝相花纹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宝相花纹琵琶锦套是宝相花应用的典型代表,色彩华美,富丽堂皇。

       宝相花的造型可谓千变万化,一般以某种花卉(唐前期为莲花,后期为牡丹)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组成,基本遵循的是“十”字基准、圆形福射这一结构规律


  ▲宝相花纹在陶瓷(中心处)上的运用,周边为缠枝纹

 

 

▲宝相花纹在铜镜上的运用

【团花纹】

       其实,上面我们所说的宝相花也属于团花的,不过两者在氛围和结构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宝相花结构更严谨,给人一种佛家端庄之感,而团花形式更活泼,寓意更世俗化,是将一种以上的纹样元素组织成为圆形的单位纹样,然后在平面媒介上按米字形状构成的骨骼脉络。“唐朝的团花纹样是由不同花果植物构成,或由花果动物组合在一起构成,采用对称和均衡两种美的形式安排画面。”

▲何家村出土的鎏金团花纹银盒,盒面中央为六出团花

       团花纹样内容丰富、装饰性强,在唐朝非常流行。唐朝名画如《捣练图》、《执扇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会茗图》中的人物衣服上都能找到她的身影。

▲唐代壁画《簪花仕女图》中,右边女子的裙子上即饰有团花纹样

【联珠纹】

       联珠纹是由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成为联珠圈。这是唐朝织锦与敦煌藻井上运用最多的纹样,既有异域风情,又带着浓浓的唐朝浑圆感。

  ▲ 联珠纹的运用(圈内主题纹样的构图方式可单独可对称)

【缠枝纹】

        缠枝纹这一纹样的时间跨度之大,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演变。至今,我们在一些陶瓷、家居用品上还能经常发现她的身影。

       与宝相花一样,缠枝纹也不以某种植物花卉为表现对象,纹样由花头、枝蔓和叶子三部分组成。其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花朵是纹样的主体,与枝蔓仅有一个交点;枝蔓以花朵为中心,约绕其一周,形成螺旋状。

▲宋代缠枝纹,花叶写实,风格恬然自然

▲元代缠枝纹,花形丰硕圆满,风格粗犷豪放


 

▲明清缠枝纹,受吉祥观念的影响,花形构造繁复


▲缠枝纹的运用

 

 

【编后语】

      上面介绍的仅仅是中国比较常见的纹样,而且在具体运用时,往往是多个纹样一起组合运用的。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继续探究下去,相信你一定会被它千变万化而又富有韵律的美所折服。

      为了让大家尽可能多地领略咱们中国纹样的美,运用于古风插画中,小编在这里推荐一本中国纹样之书(转载于植觉intuition)。


 

 

这里仅展现部分图片,更多已经打包在附件中,大家自行下载吧!

 

本文参考文献:

“从茱萸纹到缠枝纹”论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演变

唐代植物纹样应用研究

浅析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到花草纹的转变

个人学识有限,如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正!

 

你可能还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古风插画经典纹样及其应用(禽兽篇)

古风植物花卉素材大放送

 

免责声明:本文内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所涉绘画作品及文字版权与著作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评论

{{ content_count }}/1000

全部评论({{ paginate ? paginate.total : 0 }})

{{ order == 'like_num' ? '热度排序' : '时间排序' }}
热度排序 时间排序
{{ item.profile ? item.profile.nickname : '' }} 认证大咖 正式学员

回复 @{{item.reply_profile ? item.reply_profile.nickname : ''}}: {{item.content}}

({{ item.like_num }}) ({{ item.comment_count }})
来自蓝铅笔APP {{ item.time }}
{{reply_count}}/1000

立即领取 ×
00:00:10 抢红包 ×